有關運動之二 心肺功能

曾經治療過一個年輕人,他家裡長輩是心臟內科醫師,為他做過心臟超音波,說他二尖瓣脫垂的厲害,有可能以後要開刀。
這個年輕人的爸爸說,他從小走沒幾步路就需要人家抱,體力一直很不好,他爸爸為了訓練他的體力,讓他游泳,但是不管怎麼游,50到100公尺,一定要停下來休息。
我做完觸診,告訴他爸爸,這個小朋友整個身體骨架歪斜了,心臟二尖瓣脫垂,是因為胸椎肋骨所構成的胸廓變形,包裹著心臟的結構網絡也變形扭曲,心肌的收縮受到干擾,所以二尖瓣在心臟收縮時,呈現脫垂的狀態。常常心電圖的檢查,會有心軸角度的偏移,也是胸廓變形來的。
而小朋友走路不遠就需要抱,是因為縱軸結構不對,肌肉運作收到結構網絡的干擾,阻力很大,所以很容易酸,游泳也是如此,肌肉容易酸,呼吸容易喘。
治療幾次結構還原以後,他爸爸告訴我,第一次下水游泳,他就游了400公尺,後來還去練習跑馬拉松。再照心臟超音波,二尖瓣脫垂的現象也消失了。
我們常常說,體力不好,要努力訓練心肺功能,讓心肌有力,讓肺活量增加,其實這是有問題的,其中潛藏著危險。
許多職業運動員或是長跑選手,每分鐘的心跳速率都比一般人來得低,因為每次心臟搏動的效能,比一般人好得多。可以看見許多世界頂尖的馬拉松選手,都瘦瘦長長的,因為這種肌肉形態,結構網絡沒有轉折,心臟搏動的共振傳導效能,比較不會被減弱。
王唯工先生在《氣的樂章》書裡,清楚的說明了心臟搏動的傳導效能,是由共振而來。這共振由兩件事來決定,一個是心臟的力量、心肌所做的功,一個是傳導路徑的阻力。
跑步的練習,固然可以增加心臟搏出的血液量及傳導的動能,但是真正增加跑步能力的,是因跑步步態而來的肌肉及結構網絡的重組,使得阻力降低。
心臟搏出的效率,除了心肌收縮的力量以外,也決定在外在的阻力。胸廓的形狀是所有因素裡最重要的,還有就是來自動脈搏動傳導系統阻力的回饋。心臟以外的動脈阻力,會回饋影響心臟的搏動狀態,等於會微調心臟的位置及收縮方向、方式,越激烈的運動這種回饋越強烈,接著問題就出現了。
冠狀動脈出現動脈斑塊,引起冠狀動脈阻塞,從前認為是血液中膽固醇的沈積所致,現在科學界不再認定這種單一因素,認為血流動力學的改變,也是重要原因之一。因為血流動力學的改變,血管壁受到血液衝擊容易形成微小傷害,逐步累積出動脈斑塊。
如果胸廓的結構不對,胸腔內的結構網絡錯亂,牽扯心臟,第一個受影響的就是心肌外面的冠狀動脈,激烈運動時,心臟劇烈搏動,周邊動脈的阻力回饋試圖調整心臟搏出的方式,微調心臟的位置,這時心臟的改變會與心臟外面的結構網絡形成角力,冠狀動脈受阻的情況就會增加,因而猝死的機會就大增。
所以平常心跳速率就比較快的,表示身體周邊動脈傳導的阻力比較大,像這種人在運動的時候,必須要緩慢的增加運動量,不可以忽然劇烈運動,否則是有上面所說的危險的。
肺活量的大小,關鍵在胸廓的可動性,胸廓的可動性決定在肋骨的排列及肋間肌的收縮性。跑步由於縱橫軸都均衡的擺動,可以逐步改善胸廓的形狀,使得結構網絡的阻力下降,肋間肌收縮的功能變好,肺活量因而增加。
肋骨的排列之所以會變形,最主要是被手臂的肌肉不良的收縮狀態,牽引所致。肋骨還原不了,是被手臂的肌肉牽引,而同樣的,手臂的肌肉無法完全放鬆、還原,是因為肋骨沒有歸位,肋骨不平整。所以跑步中,胸廓的還原,也可以導致手臂肌肉的放鬆,所以跑步時,雙臂的擺動要放鬆,手不可以用力握拳,手臂的肌肉還原才可以和胸廓的還原同步完成。

林兩傳2019.06.17桃園